记桑海开发区“孝亲敬老之星”王先宽
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和。已近花甲之年的他担当着多重角色,工作中,他力求做一名好教师,做学生的好朋友,同时默默地为常年在外为生活奔波、无暇顾及留守家中儿女的学生家长承担起了“常回家看看”的责任;生活中,他力求做一个好儿子、好丈夫、好父亲,承担起一份家庭的责任,孝敬好父母,和谐家庭关系。他一直秉承着“百善孝为先,孝为德之本”的原则,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老体弱的父母。今年十月,他被评为南昌市“孝亲敬老之星”。他,就是桑海小学教师王先宽。
待亲如“掌上明珠” 忙前忙后不叫累
王先宽老师是家里的独子,一个近60岁的男人,上有老下有小,家里家外所有事情都靠他一人扛着。加之母亲又常患病,生活需要特殊照顾,每一项活计都需要他操心。当年父母在南山分场时,他每周不管多忙也要去看望父母,挑水、种菜、劈柴成了他的平常事,再苦再忙从不叫累,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。随着父母年岁已高,生活自理日渐困难,他便将父母从南山分场接到自己身边。当年还能下地干活的父母,如今已多病缠身,生活难以自理。2008年夏天,细心的王老师发现母亲体重下降很快,便带老人去南昌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身体。结果如晴天霹雳,母亲得了癌症。王老师很镇定地与家人商量母亲的治疗事宜。老天还是很眷顾善良的人,母亲的手术很成功。术后,他每天早晚到父母家照顾老人。经过一年多的休养,母亲身体逐渐好了起来,气色也好了许多,人也精神了。可今年春节前,父亲又突然生病,他安排好父亲住院,一切处理妥当已经接近十点。父亲住在医院里又不放心老母亲一个人在家中,就坚持要每天回家。为了两头兼顾,他就用轮椅每天推着父亲回家。有一次他搬轮椅下楼时,一脚踩空,自己从楼上滚了下来。爬起来后顾不得自己,还要坚持送父亲回家。父亲住院半个月,他就这样跑了半个月。看到父亲的状况一天天好起来,他也就不觉得累了。
人年纪一大,腿脚就不利落,更何况母亲本身腿部就有些老毛病。这使得两个90岁高龄的老人更不愿意出门。为了让母亲能多出来晒晒太阳,王先宽为老人们买了一个轮椅,经常推老人出来散散步,透透气,看看外面的变化。每年的春节,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,他都会背着父母上五楼和儿孙们一起吃团圆饭。看到老人灿烂的笑容,他心里也如蜜甜。
善行多为自有道 孝亲敬老在心中
王先宽老师在工作中勤勤恳恳、认认真真,在教学中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,教学业绩突出。在了解到有些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时,他便默默地承担起了几个学生家庭“常回家看看”的角色,抽空便给他们指导功课,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资助。他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孝亲敬老教育,去桑海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,为他们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孝道。多年来,在我区“慈善一日捐”活动开展时,他总是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慷慨解囊,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。在一些公共场所,就算是在银行办理业务时,他也总是主动让老人先办理。
王先宽老师平日里喜欢研读国学,从中也获益颇多。在得知自己获得“孝亲敬老之星”称号时,王先宽老师十分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所做的其实还远远不够,得到这个称号也不能说明我什么都做的很到位。本来尊老敬老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孝敬父母都是我们儿女份内本该做的事情。孔子有句话这么说,‘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’说的,就是在相处中,对老人要多几分尊敬。”本着这样的准则,王先宽老师在家里经常与老人谈天说地,“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,最高兴的就是你回去跟他们讲讲这些街坊邻居的事情,或者是生活中的趣事。虽然很琐碎,但是老人们很爱听,心情也会好很多。千万不要嫌老人家唠叨,就算念叨的都是一些琐事,我们也要配合老人,只顾及他们的温饱是远远不够的。这一点上,怎么做都不为过。”
孟子曾说过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从王先宽老师的孝行中,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爱的真谛,真正看到了一位普通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孝老、敬老的现代文明春风,显现了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”的千古哲理。敬老、爱老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我们谁都会有老的时候,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。社会的和谐要从家庭的和睦做起,尊老爱幼、几世同堂,使老人儿孙绕膝、老有所乐、颐养天年,是和睦家庭的具体体现。“百事孝为先,孝为百行源”,王先宽老师便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典范。
通知公告
视频播放
CopyRight 2011-2018 江西省南昌市总工会 赣ICP备18016234号-1 技术支撑:南昌傲亚信息有限公司 电话:0791-83868027 邮箱:ncghwlzx@163.com 地址: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29号 邮编:330038 |